在地美籍導演卜道榮獲2014年「聯合國衛塞節」慶典「國際衛塞節佛教影展」最佳紀錄片獎。
任教於國立政治大學的美籍教授卜道(David Blundell)所拍攝的影片《曙光:安貝卡博士與他開創的印度新紀元》(Arising Light: Dr B R Ambedkar and a New Era in India),5月8日在越南河內舉辦的「聯合國衛塞節」慶典「2014國際衛塞節佛教影展」中獲選為最佳紀錄片。
關於本影展 —- 聯合國「2014國際衛塞節佛教影展」
衛塞節又稱為佛誕日,許多佛教國家在這一年一度的重要節日中舉行盛大慶典活動。聯合國承認了這個最初起源於南傳佛教傳統紀念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誕生、成道、涅槃(離世)於同一天的衛塞節日,於是國際正式名稱為「聯合國衛塞節」(United Nations Day of Vesak)。每年衛塞節的日期通常訂在新曆五月的第一個月圓日前後。
今年的「聯合國衛塞節」在越南河內近郊寧平省的東南亞最大寺廟拜訂寺隆重舉行,國際佛教界領袖及代表等約1500人與會。「2014國際衛塞節佛教影展」是此次聯合國衛塞節在越南盛大慶祝佛誕的其中一環。本屆影展有來自47個國家上百部佛教相關主題的影片參賽,區分為劇情片、短片、動畫、紀錄片及電視劇等幾大類,每一類遴選五部作品進入最後決選。
這個國際性影展旨在以入世的態度為閱聽者提供教育與娛樂,影片的主題涵蓋廣大的面向,包括了全球有關佛教在社會、文化、歷史與當代的種種議題。
關於本片—-《曙光:安貝卡博士與他開創的印度新紀元》
人類學者卜道教授,專長於視覺影像及美學人類學,頃七年之功完成的這部26分鐘影片,紀錄安貝卡博士的一生。安貝卡生而為印度傳統種姓制度下的賤民,他把握機會在美國與英國接受教育。在印度爭取公平與正義的年代,他成為國家追求獨立的領導者之一。印度於1947年脫離英國殖民統治,安貝卡是獨立後的首任司法院院長。他起草制憲,印度成為一個自由平等的國家,而國旗上的法輪徽章,也得自於他的啓發。1956年在印度的地理中心龍城,數十萬人追隨安貝卡博士而皈依了強調眾生平等的佛教。
這部「生命史」影片述說安貝卡博士生平,在印度現代史的意義上,他與甘地及尼赫魯地位相當,但在印度本土以外卻鮮為人知。這部影片直視安貝卡博士帶給印度社會轉變的歷史意義,與2500年前的傳奇人物佛祖釋迦牟尼追求個人解脫的自我革命,兩者都展現了在時代社會意義與傳統種姓制度中努力掙脫枷鎖的追求與奮戰。
卜道(左)於聯合國衛塞節「2014國際衛塞節佛教影展」
瞭解本片相關訊息網站:www.arising-light.org
或電郵:navaloka@gmail.com(Navaloka Productions)
David Blundell receiving film award. Photo by Jeanette Zerneke.